欢迎光临陕西省清华大学校友会【官网】,西安清华大学校友会!

新闻中心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一颗红心向太阳——献给我的母亲

发布时间:2019/5/13 浏览量:18866 分享到:

今天是母亲节,最近可能是年纪大了,无论什么节日,总觉得应该有点仪式感。三八妇女节的时候给我妈发了38块钱的红包,结果我爸给我发了380的红包哈哈哈,所以我打算今天换种方式,写一篇文章,作为献给妈妈的节日礼物吧。

虽然我感觉母亲节的标题应该起个什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类的,可是当我打算下笔时,脑海里一闪而过的确是这句话——一颗红心向太阳,原因无它,因为里面蕴含了我妈妈的名字,“向红”。总感觉我爸和我姥爷应该都是爱妻子的男人,我之前给大家说,我名字叫刘一瑶,是因为我爸姓刘,我妈姓姚,我又是老刘家唯一一个姑娘。后来反应过来,原来我妈名字叫姚向红,或许也是因为她是老姚家和老向家唯一一个姑娘。我之前初中帮我姥爷整理《我的家史》的时候,看过我姥爷与我姥姥的爱情故事,一个青年干部在田垄间对一个正在插秧的被劳改的地主家小姐一见钟情,老掉牙的故事,可是对于青春期的我,却是关于爱情最朦胧最美好的启蒙,从此让我一直有一个固有印象,就是婚姻就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没有那么多俗世的条条框框,甚至不求门当户对,就是那份一见钟情的悸动,然后双方的责任感让他们携手以终老。

而我妈就是我姥姥姥爷几个孩子里面唯一的女儿,从小说是被娇生惯养长大也不为过。因为我姥姥本就是地主家出身,总把女儿当大家闺秀来培养,虽然我姥姥什么活儿都能干,但是从小到大却没让我妈干过家务活,我姥爷又宠爱这唯一的女儿,几个舅舅又都让着我妈这个唯一的妹妹/姐姐,所以我妈跟我的舅妈们或事姑姑们相比,真的是一点都不“能干”,反正我从小很少吃我妈做的饭,我们家如果开火,绝对是我爸下厨,小学六年在姥姥家吃饭,初中三年在奶奶家吃饭,高中三年又在舅妈家吃饭,等到我上了大学后,有两次生病我妈来北京照顾我,破天荒的给我做饭,结果我吃了一段时间之后,等我爸来京看我的时候就主动跟他学做饭了,因为我妈做饭真是没啥天赋。我记得大一暑假我们在北京,鱼儿也来京旅游,吃完我妈做的饭之后,偷偷给我说,“我现在终于理解你为啥不吃你妈妈做的饭了。”同样是那个暑假,有一天我给我妈说我想吃糖醋排骨,我妈兴致勃勃的去找我爸教了做法,给我做了一盘,味道居然出乎意料的不错,我大部分都吃完了。结果大半夜的我开始抱着马桶狂吐,吐出来还是黑色的不明物质,吓得我说“老妈你该不会给我下毒了吧”,把我妈也吓了一跳,寻思着就算排骨做的不对也不会是黑色的呀,后来才反应过来,委屈的说“谁让你晚上又吃奥利奥,吐出来可不是黑色的嘛”,我这才放心的继续吐饼干了。。。

如果让我评价我妈的话,应该是一个妥妥的“文艺女中年”。因为我妈跟我姥爷一样,从小嗜书如命,而这个家风也被我所继承。我妈师范学的是汉语言文学,所以我家里的书柜,全是她那个年代的教材,从诗经鉴赏到国外文学,很多还都是老版的竖排书。我觉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一点,是被我们老姚家继承并发扬光大了。我妈对我的教育是,在我一两岁不识字的时候,当时家里买了一个录音机,我妈给我买了很多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的磁带,在不想搭理我的时候,就给我放录音听。那时候年纪小,正是学说话的时候,所以我能把磁带里所有的童话故事都背的滚瓜烂熟一字不差,还能自带表情模仿的惟妙惟肖,每次我妈带我出去让我给周围的大人小孩子们讲故事,都能收到一票惊叹的眼光。后来等三岁识字了,我妈开始教我《唐诗三百首》,就是那种带拼音带白描插图的启蒙书,每天背一首。我至今记得我此生会背的第一首诗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第二首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所以其实读书这件事,还是要感谢我妈对我的培养方式。而阅读这个习惯,也将使我终身受益。

其实在我儿时的印象里,我们家一直是“严母慈父”模式。我妈从小都对我要求很严格。我一直觉得是因为我是我们老刘家第一个孙辈,却又是个女孩儿,我爷爷又是一个老封建,重男轻女思想极其严重,据说我妈在医院刚生下我的时候,我哭声特别洪亮,让我爷爷奶奶误以为是个男娃,后来一听是个闺女,掉头就走,根本不关心我妈之后在产房里大出血差点命悬一线。我妈从小被我姥姥姥爷惯的心高气傲,从此就跟我爷爷憋了一口气,要把我培养的比男孩儿还优秀,不输于孙子。可是奇特的是,我爷爷心心念念盼望一个孙子,可是他自己三个儿子生的偏偏都是姑娘,侄子们生的也全是姑娘,我们老刘家第三代没有一个男丁,而我是长孙女,从小到大学习成绩又没输给过任何人,直到我高考考了汉中市状元,上了清华,我爷爷特别高兴,逢人都说是老刘家祖坟上冒了青烟。我感觉那一刻,我妈才真正的扬眉吐气了吧。

从小到大很多叔叔阿姨问我妈的教育经,怎么会把我培养的这么优秀,我妈的答案我无从得知,但是我自己认为,是因为我妈给了我她所能给予我的,最朴素的生活和最大限度的自由。我妈是公认的美人,又自带读书人的清高书卷气,我姥爷姥姥对她又无限宠爱,所以我妈在年轻时候的照片,真的是既潮流又气质,这也一度怀疑我爸这个胖纸是怎么把我妈娶到手的。可是某天我看到我妈和一个年轻帅哥的亲密合照,气愤的跑去质问我妈“这个叔叔是谁”,我妈笑道那是我爸,我感觉我的幼小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原来我爸和我妈年轻时居然都是才子佳人,俊男靓女,而且还是同班同学,一个学物理,一个学中文。

可是就这样两个人,在有了我之后,我妈很少给自己买衣服,很少给我爸买衣服,也很少给我买衣服。我小时候的衣服,大多是捡我表哥表姐剩下的衣服穿,所以我从小就穿的很像个男娃娃。这也一直导致我有一个固有印象,就是我们家很穷,我必须要靠努力学习,才能飞出汉中这个山沟沟。因为我妈从我上小学第一天起,就给我说,“我们不比吃,不比穿,只比学习。因为你们小孩子,吃和穿都是父母给的,只有学习成绩,是你们靠自己本事得来的。”所以我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从来没考过第二名,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吃穿方面比不过别的小朋友,只能比成绩了,没办法,小孩子也是需要找自信的呀。

可是我妈在培养我方面,真的不惜下血本。我记得那个年代我们西大街小学刚刚开始实行课外培训班,别的小朋友都是4点半放学,可我是6点,每周两节画画课,两节书法课,两节奥数课,两节作文课,两节英语课,一节古筝课,每天的行程都满满当当。学校里的培训班都是老师自己带,不会太贵,可是古筝课虽然每周一节俩小时,却是比其它所有课加起来都贵。而且03年时候开始学筝,第一天上课我妈就花了1800给我买了一台古筝,算起来是当年她和我爸两个教师加起来两个月的工资了,而每一季度交学费,又要花完他们当月的工资。所以我印象中我爸从小到大唯一打过我的一次,是我初一的时候叛逆不想去学筝,脾气上来了吼了一句“其实我从来就不喜欢古筝,我是为了你们的面子才去学的”,然后我爸就打了我一巴掌,自己却红了眼睛。后来我学乖了,老老实实去上课,认认真真学琴,所以我就算上古筝课或者国画课,从来也都学的很认真,总考班上的第一名,也是因为我觉得学费太贵了,总要学点真本事回来,才能不辜负我爸妈给我交那么多的学费。

我一直觉得我没有青春期,因为我小学初中翅膀还没硬,一直比较怕我妈,所以都比较乖乖女。唯一一次抗争,是因为初三的时候,我妈坚持让我参加西安各大高中的招生考试,而我不想去西安上高中。我爸也舍不得我那么小就离家去上学,总觉得自家闺女那么聪明,就算在汉中上高中,照样能考好大学。可是他也拗不过我妈的坚持,我至今记得我妈对我说的那句话,“羊要放在狼群里面养”。我妈也再度展示了她的魄力,在大雪封山秦岭上的西汉高速午饭通路的时候,我妈居然舍得花1500块给我买了一张飞机票送我去参加西安铁一中的考试。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飞机,仅仅16人的小飞机,在气流中颠簸了40分钟,带着我对未来的忐忑,到了西安。说来也许是命运吧,就是那一次考试,让我考上了西安铁一中,初三下学期就转学到西安。

初来乍到的我,对于西安是惶恐的,住在舅妈家,还有一直成绩优异的表哥是是标杆。我其实都回忆不起我当时是什么模样的,可是舅妈一直记得特别清楚,说我刚过去的时候,因为汉中和西安的英语教材不一样,我每天晚上雷打不动的背一章单词,硬生生的在一个月背完了初中三年所有的单词表。还有一次我坐公交回家,下车就开始背古文,哪怕是我舅妈和大姨迎面走来,跟了我一路都没发觉。还有就是小姨有一天去学校看我,回来就跟家里说,“瑶瑶真是受苦了,以前多么活泼一孩子,到铁一中才两个月,从班里出来看着我眼睛都是直愣愣的,感觉都学傻了。”我其实没觉得我当时学的有多么辛苦,我只是觉得我爸妈花了这么多代价把我背井离乡的送到西安求学,那我一定要学出个成果来,才能对得起他们,也对得起自己。可能也确实是我这股不服输的狠劲感动了上天吧,我在初三入学一个月之后,第二次模拟考就考到了全校第七名,当时震惊了我所有的代课老师,从此步入了年级前三十行列,成为了尖子生阵营,后来高中也是一路顺风顺水。

自从上了高中,我爸妈对我真的是千依百顺了,因为我只有寒暑假才会回汉中跟父母待一起,而且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习,也没有过多交流。所以有一次我哥看见我妈连苹果都要给我削成小块拿牙签插好我才吃,还嘲笑我公主病,但我觉得我妈是觉得她在学习上已经帮不了我什么了,只能在生活上趁我回家这几天把我照顾的更好。某一天我在家的时候,我妈拿给我一份教育报的报纸,上面报道了同济建筑学院创始人冯纪忠教授的故事,说这才是他们所有教师心目中的典范。可是从我看了那篇报道之后,突然萌生了要考建筑学院的理想,从此就始终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即使后来我高二参加生物竞赛没有拿到全国金牌,模拟考成绩也不甚理想,甚至接连北大的保送生考试和自主招生考试都接连失利,最后一次终于任性了一回,在4月拒签了北大医学院的保送函,我妈自始至终都很淡定,从来都让我自己做人生最重大的选择,为自己负责,不论结果如何,都永不后悔。后来某一天,我妈又给我找来了张锦秋院士获得当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报道,告诉我说,你看,你梦想去的清华建筑学院就是好,出了这么厉害的女建筑师,所以你还是要坚持好最后的几个月复习。所以,我到最后,真的是断了自己所有退路,凭着一腔孤勇,默默咬着牙,梦想着考上清华建筑学院。

可是当我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我妈却食言了。因为我当时没有考到全省前十名,而那几年的清华建院,只录取全省前十。所以我当时本来第一志愿是报同济的建筑学院,毕竟那也是冯纪忠先生建立的学院。我这个决定简直让所有老师和家人震惊,但是那时候我也是很倔,谁劝都不听,总觉得同济建筑比起清华建筑也没差多少,而且上海和北京也没差多少。当时还是我妈说了一句话,“你大学一定要上清华,专业你自己选。这是妈妈在你成年以前,此生为你做的最后一个决定,从下个月你满18岁之后,你自己做任何决定我和你爸都支持。”报志愿的时候是7月初,可是我7月底才过生日,于是我就把这个当作我和我妈的“君子之约”,来了清华。

我至今不知道,我当初选择来清华,究竟是对是错。如果我那个时候坚持去了同济,从本科就学了我热爱的建筑,或许我的人生会从此走上另外一条路。可是,人生从来就没有如果。感觉我所有的好运在前十八岁统统都用尽了,所以上天才会让我在上了清华之后,把之前没吃过的苦,全尝了一遍。可能真的是“慧极必伤”吧,从小太要强,太追求完美的个性,在来到清华这个藏龙卧虎的环境里,被打击的体无完肤。我在入学三个月之后,就要求退学,觉得我这个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个性,真的配不上清华,我宁愿去个二流大学再一路做优等生,也不愿留在清华做吊车尾。可是爸妈坚决不同意,哪怕我妈在学校请了长假来北京陪我,都不同意我退学复读重考。那个时间我不想上学,却又不得不上一些我觉得压力不大的类似英语政治之类的公选课。所以我妈就陪着我住在小叔家的空房子里,每天早上6点多爬起来,冒着北京刺骨的寒风,去挤早高峰的公交和地铁,赶着上8点钟的第一节大课。我在教室里上课倒是温暖如春,可是我妈却要在寒风中不停的走一个半小时保持身体温暖来等我。我让她找个自习教室坐着暖和些等我,可她觉得她一个老年人不好意思进年轻人的教室。某一天我妈在我下课后很带我去了工字厅背后的那片假山上,很开心的说这里有一个避风口,三面都是大石头可以挡风,这个地方又可以晒太阳暖洋洋,让我以后想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可以来这里晒太阳,也没人打扰。那时候我听完其实差点要哭出来,可是那个阶段的我已经处于不说话也不会哭的状态了,只能沉默的点点头意思是我知道了。可是心里又在埋怨自己的任性,明明在上了大学之后父母就应该享福了,可我还因为自己的情绪问题,让我妈大老远跑北京来受这么多苦。后来我认命了,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为了让我妈回归正常的上班和生活,咬着牙,逼自己回归了正常的学校生活。

包括后来我每一次绝望到濒临崩溃的程度,却都保持了最后一丝理智,不会让自己走上绝路,就是为了我妈和我爸。因为我总觉得,别的亲人,或是朋友,哪怕我真的走了,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永久的遗憾,可是还到不了要命的程度,因为我并不是他们的唯一,他们还有别的家人朋友。可是我对于我爸妈而言,就是他们唯一的宝贝女儿,如果我走了,可能我爸妈也活不下去了。因为我就是他们的命。

后来16年皈依的时候,就是因为听禅寺的师父们讲了,《父母恩重难报经》。所以那天下午我对着我们香海禅寺的佛像跪了一个小时,哭了一个小时,悔了一个小时,都是在恳请佛祖原谅我这个不孝女之前对于父母说过的那些伤人的话。后来失恋的时候在五道口捡到了小六,折腾了半年多终于把它带回了家,我爸妈一开始都埋怨我不负责任,可是直到小六成为了家里的一份子,我爸妈爱的跟宝贝珠子似的,简直威胁到了我的家庭地位。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其实养狗也能知一半,不得不说,做小六妈妈的那半年,我真的变得包容和耐心了很多,不像之前那么神挡杀神的戾气重重。所以后来哪怕我降级成为了小六的姐姐,也依然感谢上天,小六就是他赐给我们家的礼物,改变了我,也让家里的老人们因为它多了许多欢笑和生气。

其实我知道,我爸妈现阶段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我能在某个地方安定下来,有一份稳定又不累的工作,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生两个可爱的孩子。可是他们的女儿,早就被他们自己培养的心比天高了呀,总觉得生命之中,唯有理想与自由不可辜负,家庭和婚姻都要靠后。虽然古语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那个从小就孤傲的小姑娘,就是希望能在年轻的时候,能飞去更广阔的天地间看一看,等她飞够了,自然就会回家了。

谨以此文,愿我亲爱的妈妈母亲节快乐,和我爸一起健健康康幸福到老。


2019.5.12于成都